我,一個女性,在以色列新創公司的實習筆記 by 習婉鈺 Betty

曾經有雜誌對全球多個國家形像進行評比打分,因為以色列由於地處中東又與周圍國家衝突不斷,大家一直本能地將其等同於伊拉克、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其實以色列作為猶太國家,自成立起就有著猶太人的一些特點,特別是科技成果顯著。

一本有關以色列的書《創業的國度》是每一個來以色列人的必讀書。該書中提到一段話:

國土面積只有歐洲 1/459 的以色列卻孕育了眾多科技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的上市公司當中,來自以色列的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排在第三位。同時在美國本土以外的地區當中,以色列是科技創業公司最多的地區,業務涵蓋從網路到軟體開發的各個領域。

這本書堪稱「國家行銷」案例的典範。近幾年以色列開始大力重塑國家形像,其核心賣點便是自己的「高科技」以及「創新創業」。在以色列留學期間,有一次學校一位創業多年的校友在演講中打趣說到:「為什麼要去美國,這裡才是 21 世紀的矽谷!」而讀完那本書之後,我便琢磨著怎麼能夠深入體驗一下奇葩國的創業文化。

結果實習機會如「飛來橫禍」一般意外。一位韓國朋友告訴我一家網路 startup 即將開拓中國市場,急需中國人。於是我便投了履歷,簡單的交流面試之後,我就成為一名市場部的實習生了。抱著對創業國度的期待以及對以色列網路產業發展的好奇,我歷時 5 個月,「打入內部,仔細探秘」。實習的這段時間,是和 9 個男人以及 1 只公狗渡過的。

1. 「全球領先」的扁平化組織

我實習的公司,截止目前,有 10 個以色列男人,1 名中國女性,和我。工作地點分布於以色列、美國以及中國。雖然只成立了兩年的 startup,卻已經初具國際化,橫跨三個時區。公司最初的創辦人有 3 人:一名 CEO 統籌營運與吸引風投,需要較強的商業溝通技能以及戰略思維;一名 CPO 產品經理,作為網路產業必不可少的一個職位,溝通市場與技術之間,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懂得客戶心理與需求;一名純技術的 CTO,在高科技 startup 中,CTO 通常是核心的核心。在初期,核心技術的強弱,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夠熬過第一輪融資存活下來。以色列的高科技產量久負盛名,多虧了這些猶太工程師們。另外一個負責 MKT 的家伙,相比而言綜合背景屬於出身名門的大家——歐洲名校畢業,咨詢加跨國企業多年工作經驗;另外還有一個負責 BD 的家伙。此外在以色列辦公室,剩下的全部是技術 Geek。

這樣的公司人員結構,在以色列 Startup 中非常普遍。我參加過四五次創業大會交流,大部分以色列高科技的 startup 人數都在 5~10 的範圍。雖然只有這麼少人,但是你不得不佩服幾人的公司也可以營運高效,產量顯著。

2. 性別「出其不意」的不平衡

公司性別比例,大可不必費勁計算了。在以色列辦公室,幾個月來只有我一個屬女性。每周 2~3 天,我需要和這麼多男人及一只公狗共處一室。純種中東男人大都體格健碩,毛髮濃密,狗狗是一只雜交牧羊犬,身長 1 公尺多,大狗。我深刻感到性別及身材差異的窘迫感,恨不能即刻化身「純爺們」。而廁所正對老板辦公桌,隔音效果略差。技術漢子們,倒是一個個如此「灑脫不羈」,而至於我上廁所時卻總要「謹小慎微」。

創業就是這樣,無論中國或以色列,還是世界任何地方,特別是高科技,基本是男性主宰的世界(其實哪兒不是男人主宰呢?)。創業,是一大幫意圖改變世界的技術 Geek 們,和一小幫雄心勃勃欲征服世界的商業家們的盛宴。

在以色列活躍數量最多的 startup,一類為網路,一類為生物科技。有趣的是,雖說網路基本是清一色男性為主,生物科技方面倒是會碰到幾個女博士創立的 startup——這些做 startup 的女性,普遍來說大都比較豪爽、充滿自信又目標堅定。在男人的世界裡,如果一個女性做 startup 宣講,那一定會贏得不少的籌碼。只是那需要具備骨灰級的長期與男性廝混的能力。

3. 「矽谷風格」的工作場所

我所在 startup,位於 Herzliyah,一座離首都特拉維夫僅 20 分鐘車程的城市。我住在 Ramat Gan,需要先坐半小時到 40 分鐘的公交車到特拉維夫,然後轉乘兩站火車,大約 10 分鐘到達公司。Herzliyah 屬於北部海邊城市,算是以色列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如果你看以色列 Startup Map,就可以看到大部分創業公司都位於此。Herzliyah 既有眾多世界知名大公司的研發中心,又有眾多興起的小 Startup,主要聚集著 IT 產業偏「軟」的公司。我們的辦公室在一棟居民別墅內,除了房主一家住著 2 層,另外兩層分別租給了 3 個 startup,一家做網路的,一家做腦神經的,還有一家是我們,做網路二維碼。公司對面不遠,便是以色列一個工業園,聚集著微軟、LG、VMWARE 等等。

政府社會對於 Startup 辦工場所提供了很多便捷。有 NGO,提供 Startup 交流咖啡廳,創業愛好者們剛開始,就是一張桌子,幾台筆記本,幾杯咖啡,就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天馬行空」。也有些孵化中心,比如 Jerusalem Startup Hub,可以給個人或小團隊提供辦公場所進行出租。這些場所,背景也各有不同,有政府資助,也有個人投資。

以色列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陽光一年四季非常燦爛,燦爛到可以輕易閃瞎你的眼。每次在公司,看到旁邊一排排別具地中海風格的小別墅,配上一顆顆沿海特有的椰棗數的小格調,非常宜人。分散在各處的 startup 藏在不起眼的小樓中,外表波瀾不驚,但是內部卻孕育著要改變世界的大理想。除去其他不說,單就這種工作環境,以色列倒確實有幾分矽谷的感覺,說「第二個矽谷」名副其實。

4. 平等與輕鬆的氛圍

至於以色列 Startup 的氛圍與文化,毫無懸念,也許你就知道我該說什麼了。

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經歷過將近 100 多年的變化,大都發現只有尊重人性,回歸平等,才能夠激發創造力和生產力。西方文化相比亞洲文化,等級觀念沒有那麼強。同時,在創業公司,也鮮有「爺爺」級人物出現,因此對於新人,倒是免去了處處謹小慎微的擔心。端茶倒水來顯示自己的努力,在這裡是完全不適用的。沒有人會特別在意所謂的 CEO、CTO 頭銜,因為頭銜在這裡實在不能說明什麼。因此,工作溝通中,你並不會意識到那是 CEO,大家都會以請求的方式讓你幫助完成一個任務。而對於融入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膽說話,提出你的想法與間接。

此外,Startup 們追求創新,因此工作氛圍也是非常隨意的。IT 男們,拖鞋、沙灘褲、沙灘襯衣、不理髮、不刮鬍子,愛怎麼邋遢怎麼邋遢。甚至可以帶狗狗來上班,這隨意的感覺可見一斑。後來我也索性,散著我已及腰的長發,盤腿而坐。為了更好地融入氛圍。他們甚至見創投,背個書包,穿個休閒鞋,也就開始談事兒了。這一點和國內可能稍有不同,我聽一個創業朋友氣衝衝的給我說,因為穿 crocs 而被孵化園管創業的行政人員「教育」。我說,你下次該穿泳褲去上班,告訴他什麼是創新創業。

此外,大家對上班時間也並不那麼守時,9 點上班,10 點半來也沒有人會說你。不過公司裡大家似乎都喜歡晚來晚走,晚上下班通常都是七八點了。

5. 與「Chutzpah」的文化衝突

然而,在以色列,平等並不意味著平和。剛來以色列上課,就聽說以色列人的辦公室,經常是互相隔著幾公尺遠吵架!後來,我也是深刻領受了這種被他們引以為豪的「Chutzpah」文化,而這一點,作為中國人,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在創業的國度一書中,對於「Chutzpah」文化有過一段解釋,我覺得講的已經非常到位了。摘抄如下:

根據猶太學者 Leo Rostendui 對意地緒語的描述(意地緒語是一種幾近滅絕的,「肆無忌憚」(chutzpah) 的意思是「怨恨、厚顏無恥、蠻橫無理、驚人的「膽量」、放棄並且傲慢,其他詞語或語言都無法形容之」。

外地人在以色列的任何地方都能見到肆無忌憚的影子:大學生同他們教授講話的方式,雇員們挑戰他們的老板,軍士質問自己的長官,文員批評政府要員。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這不叫「肆無忌憚」,這是很正常的行為方式,隨時隨地——無論在家中學校還是在不對——以色列人覺得這種自信是及其普通的,沉默寡言或者言不盡意或許反而會使你落後於人。

因此,在以色列 Startup,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被人吼。在我第一次被吼的時候,居然還是忍不住哭了、面對所有大寫的英文字母,還有並不禮貌的語言,我還是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也沒有卯足勁兒吼回去。說起語言,也有很多學者做過研究,發現說希伯來語的人比說英語的人要野蠻多。可見,這種文化就造就了他們的行事風格。

另一個特點就是以色列人說話做事非常直接。如果他們發現有問題,會用讓你不太舒服的方式直接質問你,哪怕他們只是覺得不合乎他們的邏輯。那是一種非常自信的質問,從而讓人產生一種輕微的自我懷疑:難道我錯了麼,他為什麼這麼問?在以色列,大家就是想到什麼說什麼,不會顧忌太多,這確實會提高一些溝通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帶來另一個問題,雜聲太多,那麼無序性也會帶來混亂低效。

我們中國同學總說,在以色列就是「愛哭的孩子有奶吃」,游牧民族血統下的特征在這裡都能找到蹤跡。好在,他們並不覺得爭吵鬥爭是一種不可逾越的矛盾,而且他們「對事不對人」。更不會因為爭吵而在背後給你穿小鞋。

6. Startup 的命運如何?

我所在的公司,目前正處於飛速發展期,並且屬於為數不多的成立第三年就打入中國市場並預計設立外資獨資公司。主要是中國微信的興起,帶動了 QR 碼的熱潮,為產品帶來了無限的可能——而這樣情況的 startup 在以色列實在不多。

在以色列,每個人都說 70% 的 startup 最後都會失敗。縱使如此,大家仍然還是願意試上一試。文化中對風險的偏好、對失敗的包容、對實踐的不懈,讓以色列 startup 層出不窮。然而,也是由於 startup 風險之大,讓大家也都不太去思考是否能夠成功這種歸於未來的問題,只要做在當下就好。

因此,以色列的 startup 基本屬於「快速退出(fast exit)」的風格,是指一旦出現好的收購交易就變現離場。誠然,startup 的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比如以色列的 ICQ(QQ 的原形)1998 年被 AOL 以 4 億美元價格,最近以色列的地圖 app Waze 又被 Google 以 10 億美元收購。大分部以色列 startup 的命運,大都是坐等高價被收購,或者是技術轉賣。因此,以色列雖然是第二個矽谷,卻沒有出現 Cisco、Microsoft、Oracle 這些巨型企業。

不過也有些以色列人跳出這種群體現像,批判這種快速變賣的行為。認為大部分創業者過分追求眼前利益,而從真正商業的角度來說,並沒有將公司完全撫養長大,沒有很好地發展,便迫不及待的要去賺一筆。確實,由於操之過急,急功近利的創業心態,容易產生諸多問題,特別是企業基本的員工管理,容易造成 startup 的失敗。這也是我在實習中深刻體會到的。有機會會專門就該問題討論。

中國的創業浪潮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其中很多理念借鑒了美國與以色列。曾經我也同意一個觀點,年輕人沒有經驗搞創業純屬瞎胡鬧。但是在以色列這麼長時間後,我在想,是我們的社會,強加了太多的「社會規範」。年輕就會失敗,失敗了就是傻逼,傻逼就不該折騰。其實思考一下,在公司裡工作也會失敗,學到的是做事的經驗,創業也會失敗,學到的是創業的經驗。

我們這個社會,何時才能「不拘一格」?

原文:http://cnblogs.timesofisrael.com/author/bettyfly/

發佈留言